![]() |
东莞市220kV立新变电站地网改造设计方案
东莞220kV立新变电站,位于东莞市郊,地处丘陵山地,该站座在小山丘上,东南面形成坡梯度比站基低,原设计站内地网面积175×210=36750平方米,测得接地电阻为1.2Ω,第二次向东南面扩网,地网面积增加28100平方米,施工时打了25米左右深井接地孔39个,施放降阻剂45吨,投产前测试,测得接地电阻为0.435Ω, 达到设计要求。站基地质情况,地下黄土层平均厚度约为1-3米,沙土层2-5米,5米以下为风化岩层,平均土壤电阻率为700Ω.M左右,现站外地网扩网部份已被修建大楼挖基础全部挖掉。因此该站实际现有接地电阻值为1.2Ω左右,该站接地电阻基本回到扩网前的数值。
变电站接地电阻较高是不容勿视的,因为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,是保障站内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根本保证的重要设施,万一该变电设备发生对地短路故障或因其它原因引起大电流入地,都会因地网接地电阻值较高,造成地电位异常升高,导致接地系统局部电位超过安全值,除了给工作人员安全带来威胁外,还会造成电缆皮环流增加,绝缓下降;地电位抬高还会导致中控室控制设备发生误动或拒动,会破坏监控监测设备而造成事故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因此发生事故,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案例很多。
二、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方法
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,目前世界上都从这两方面考虑, 根椐R=0.5ρ/√s公式,其中R为接地电阻,0.5为系数,ρ为土壤电阻率,S为地网面积,传统方法是扩大变电站面积来降低接地电阻;九十年代后,由于变电站设备先进,占地面积少,国际上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用电解离子地极来改善变电站土壤导电性,从而达到降低ρ值,减少接地电阻值,人们俗称:“换土法” 。
分析立新站实际情况,土壤电阻率ρ=700欧米,若用扩大面积来降阻,类似这种大量占地来降阻是很难实现的。这种方法一般用于ρ值较低的地方,ρ值高于350Ω.M就很难实现,而且大量占地扩网易被修路、建房等施工挖断,造成地网电阻值超标。
建议采用第二种电解离子降阻法,用电解离子地极埋于地下,通过改善土壤导电性能,使原导电性很差的土壤变为导电良好的土壤,从而降低ρ值,达到降低地网接地电阻R≤0.5Ω的目的,俗称:“换土法”,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变电站降阻,一般350Ωm以上应用最为合适,既经济,脚踏实地效果显着,施工完成后,变电站基础土壤导电性能全部都巳改善,不怕修路和建房挖断地极,因为整个土壤导电性能已改善,良好导电性能,只要站内基础地网存在就行了。
三、项目说明
1、工程概况与要求:
东莞220千伏立新变电站地网改造工程
建设地点:东莞市郊
工程概况:
东莞220kV立新变电站原地网工程,2000年已按原地网设计方案完成施工,当时测得接地电阻为1.2Ω,后经第二次扩网,投产前测得接地电阻为0.435Ω, 接地电阻满足R≤0.5欧姆的要求。立新变电站,位于东莞市郊,地处丘陵山地,靠东南面(原扩网面)这面土壤电阻率低些,现第二次地网扩网部份被建大楼挖掉了,因此该站实际现有接地电阻基本回到扩网前的数值1.2Ω左右。该站地网急需降阻改造,改造措施应妥当,避免地网再次扩网被挖掉。
施工承包方式:
再次扩网采取包方案设计、包施工(施工完毕后保证该变电站的地网电阻值满足≤0.5欧姆)以广电集团测试所的检测报告为准,价格一次包死,不予调整,甲方按进度付款,竣工测试合格后一个月内结清工程款。
要求质量标准:满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,优质工程标准。
(1)、按规范要求,变电站投产前接地电阻值须达到0.5欧姆以内,以广电集团测试所的测量结果为准。
(2)、时间要求:要求施工单位在 一个月竣工。
(3)、甲方单位协调与变电站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。并委托相应站的监理工程师对地网扩网改造工程进行监理。
(4)、竣工资料:提供变电站地网施工有关情况的说明。
2、设计思想:
根据东莞供电分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要求,结合我司现场勘察220千伏变电站地网扩网改造工程实际情况,进行技术分析:因这个变电站土壤电阻率高,地下平均土壤电阻率约为ρ=700ΩΜ;现有地网接地电阻为1.2Ω,地质结构表层1-3米为素土,3-5米左右均为砾质粘性土,由中粗粒花岗岩风化而成,约5米以下为强风化花岗岩层,呈半岩半土状;8米以上都为花岗岩石结构导电电阻率极高;考虑上述多方面原因,想办法改善这个区间粘土的土壤导电性能,降低土壤电阻率。采用DK电解地极离子降阻,能尽最大可能地改善这个区间砂质粘土质导电性能,降低土壤电阻率。
具体方法是在原地网格四周尽量靠近征地红线,每面打一到两口斜井,沿地表深度6米左右向站外延伸,四面共打4-8口斜井,总长度600米,每面井内等距放置相应数量的DK-AG电解地极,四面共放25套DK电解地极,用电解离子改善砂层导电性能,使砂质积层土形成良好的导电层,达到降阻的目的。
所用地极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:
公式:n=1/[(1/R1)×R×k]
其中:
R为要求接地电阻值
R1为1套DK-AG电解地极电阻值,R1≈0.08ρ
n为电解地极套数
k为电解地极效应系数
当:ρ<200Ω.m,k取3
200≤ρ<500Ω.m,k取4
500≤ρ<1000Ω.m,k取4.5
ρ≥1000Ω.m,k取5
3、设计依据
1、根椐DL475-92《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》。
2、广东电力技术改进公司提供的资料和我公司现场勘察情况。
参照标准
本工程所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主要如下:
1、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2-2002
3、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》 JGJ79-2002
4、《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8-2002
5、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4-2002
6、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5-2002
7、《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J50206-2002
8、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3-2002
9、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》 GB50210-2001
10、《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 DB51/5002-92
11、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42-2002
12、《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303-2002
13、《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》 JGJ4-80
14、《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9-2002
15、《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》 GB50026-93
16、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07-2002
17、《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》 GB50214-2001
18、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》 JGJ18-96
19、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J97-87
20、《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》建筑工程篇 SDJ69-87
24、《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》 GB50300-2001
21、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 GB50243-2002
22、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》 GB50108-2001
23、《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范》 DL5027-93
24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J149-90
25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J147-90
26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169-92
27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、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171-92
28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172-92
29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170-92
30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168-92
31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、油浸电抗器、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J148-90
32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》 GB50150-91
33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 GB50254~50259-96
34、《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》 (87)水电电生字第108号
等其它有关的规范和标准。
工程施工图:尽量靠近征地红线每面打一到两口斜井,四面共4-8口斜井,共600米。
(一)、可行性设计方案、施工图及工程预算。地极网格如下示意图:
(图1)
1. 施工方案:用电解离子地极改善该站土壤导电性,在征地红线内,沿原地网四周围墙边向外延伸,每边间隔20m打一到两口斜井,每口井内等距放几套电解地极,共打4-8口井,安装25套专用电解地极,放8吨专用回填料,然后用扁钢与原地网连接起来。如图1,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可能有所调整(施工方案及工艺在施工文件内编写) 。
2、降阻原理:
站外按地下土壤平均电阻率为700Ω.M计算满足变电站地网电阻值设计值≤0.5欧姆的要求,需要埋放DK-AG电解地极用量计算如下:
公式:n=1/[(1/R1)×R×k]
其中:
R为接地电阻值
R1为1套DK-AG电解地极电阻值,R1≈0.08ρ
n为电解地极套数
k为电解地极效应系数,取4.5
该土壤电阻率ρ=700Ω.m
DK-AG电解地极套数
根据n=1/[(1/R1)×R×k] =1/[(1/(0.08×700)×0.5×4.5)
计算得:n=25套
(二)、工程材料:
序号 | 器材名称 | 型号及规格 | 单位 | 数量 |
1 | 降阻电解地极 | DK—AG | 套 | 25 |
2 | 专用回填料 | DK | 吨 | 8 |
3 | 热镀锌扁钢 | 50×5 | 米 | 1000 |
4 | 打深井 | 米 | 600 |